乙君先後批評「中醫學問毫無根據、令人難以信服」,你認同他的見解嗎?試評論。
對於乙君的見解,我不敢茍同。
首先,乙君認為中醫把身體器官分為金本水火土是可笑的,其理論毫無根據。他這樣想,實在是把中醫的理念誤解了。中醫的學問源遠流長,很多理論都是古人在醫治病人時慢慢嘗試、探索出一個最適合的方法,如神農氏透過嘗百草來了解各草之屬性及藥用價值。此外,李時珍的巨作《本草綱目》亦是他翻山越嶺,讀遍醫書,竅搜博採,才寫成的。因此,這些理論有一定的根據。而中醫把身體器官分為金本水火土是以之來讓人明白各器官之間的關聯,互相影響,正如西醫學中一病亦會引發出另一種併發症。
而乙君亦不明白為何中藥須由多種草藥煲成湯藥,並認為其既苦又難喝,讓人吃不消,並不信任其藥用價值。其實,下多種藥材是中醫複方的特點,運用不同藥材的藥性,發揮互補的作用。其湯藥不但有抗病的成份,又能有養身補體的作用,做到「既能治標,又能治本」。相反,西方的醫學,大多是見其症狀,而給相關的藥丸,並沒有深究其根本源因,因此是為之「治標不治本」。此外,西方的醫療用的大多是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往往都為身體帶來其他的副作用,反觀中醫的療法,用的是天然藥材,人體較容易接受,還能養身健體。因此,可乙君對中醫的不信任是來自其不了解中藥的真正功用。
近年,中醫的療效被受重視。不少癌症病人除了看西醫,亦會選擇中醫療法。西醫的化療使其體質變得虛弱,最後可能會因為太虛弱而受不了化療。反之,中醫的療法能幫助他改善體質,找出其發病原因,抑制癌症擴散。不少被西醫認為「末期」的病人,最終亦透過中醫的治療,延長壽命。由此可見,中醫亦有其一定的效用,若果真的如乙君所說的「毫無根據」,為甚麼中醫反而能比「有根據」的西醫更能延長癌病病人的壽命?
有見及中醫愈來愈受到外國人的重視,可見中醫並是不乙君所說的:「令難以信服」。其實,中藥有其一定的根據,但經過人口相傳,當中或許會有少許的謬誤,只要配合現代的科技找出其原理及當中謬誤,並加以改正,相信中醫能為人帶來的得益不淺!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評論社民聯議員在議會中滋擾行為
近日,特首的「低糖」施政報告惹來社會各界怨言的同時,社民聯議員在議會中「擲蕉」一事亦引來極大回響。議員的行為愈見激烈,難怪惹來非議。筆者對他們的行為實在不敢茍同。
中國自古以來都十分重視「禮」,根據唐君毅先生的闡述,「禮」是見於自己謙讓與對他人之尊重。但從某些激進的社民連議員身上,「禮」的影跡恐怕難以看見。他們到不但動不動就在議會中喧嘩、吵鬧,使議會不能繼續,更甚至以擲物品來表達自己不滿的情緒,完全沒有尊重發言者可言。或許,他們的原意是「要為市民喉舌」,但,難道特首會因為這些行為而改變其施政方針?反之,這些行為引來港人討厭,這不是得不償失嗎?他們的行徑有如野人,沒有思考,憑感覺去發洩不滿,對事件毫無幫助。試想想,假如議會內因政見不合都用這樣的方式來解決,香港的政制發展還能有向前邁步的空間嗎?這樣的議會還要求幹嗎?
但,非常可惜地,一次擾亂不夠,議員的行為變本更厲,是次更傷到他人,幸好議員還有半點良知,不是用具攻擊力的「武器」來「表達意見」。但,議員應藉是次機會認真反省,他們的行為是否真的做就到他們的目的。
此外,這件事件,亦引來家長及教育界極大的回響,社民聯議員這些行為有教壞孩子之嫌。這些遺反道德的行為假如讓激憤的青少年人看到,只會使其「有樣學樣」,遇上不滿的事就以暴力去「爭取利益」,這個社會還有秩序可言嗎?難道孩子對父母有所不滿就可以向父母「動粗」,這樣的話,這個世界還有道德可言嗎?他們會否曾反省過自己的行為已為下一代立下了極壞榜樣?
要推動民主,整天上演吵吵鬧鬧的鬧劇是毫無意義的。筆者認為,不論議員還是政府,兩方都要互相尊重,心平氣和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及己見,以推動民主進程。這樣總好比吵鬧被趕離場,最後甚麼也做不成的好。
中國自古以來都十分重視「禮」,根據唐君毅先生的闡述,「禮」是見於自己謙讓與對他人之尊重。但從某些激進的社民連議員身上,「禮」的影跡恐怕難以看見。他們到不但動不動就在議會中喧嘩、吵鬧,使議會不能繼續,更甚至以擲物品來表達自己不滿的情緒,完全沒有尊重發言者可言。或許,他們的原意是「要為市民喉舌」,但,難道特首會因為這些行為而改變其施政方針?反之,這些行為引來港人討厭,這不是得不償失嗎?他們的行徑有如野人,沒有思考,憑感覺去發洩不滿,對事件毫無幫助。試想想,假如議會內因政見不合都用這樣的方式來解決,香港的政制發展還能有向前邁步的空間嗎?這樣的議會還要求幹嗎?
但,非常可惜地,一次擾亂不夠,議員的行為變本更厲,是次更傷到他人,幸好議員還有半點良知,不是用具攻擊力的「武器」來「表達意見」。但,議員應藉是次機會認真反省,他們的行為是否真的做就到他們的目的。
此外,這件事件,亦引來家長及教育界極大的回響,社民聯議員這些行為有教壞孩子之嫌。這些遺反道德的行為假如讓激憤的青少年人看到,只會使其「有樣學樣」,遇上不滿的事就以暴力去「爭取利益」,這個社會還有秩序可言嗎?難道孩子對父母有所不滿就可以向父母「動粗」,這樣的話,這個世界還有道德可言嗎?他們會否曾反省過自己的行為已為下一代立下了極壞榜樣?
要推動民主,整天上演吵吵鬧鬧的鬧劇是毫無意義的。筆者認為,不論議員還是政府,兩方都要互相尊重,心平氣和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及己見,以推動民主進程。這樣總好比吵鬧被趕離場,最後甚麼也做不成的好。
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評論高錕獲獎
「光纖之父」高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邊廂華人深感「與有榮焉」,那邊廂亦有英國國務大臣喟是「整個英國的驕傲」,那麼到底高錕教授獲獎,屬誰的榮耀?高錕教授畢業於英倫敦大學,而他對光纖技術研究也是在英國開展的,難怪會有人說:如果高錕留在香港讀大學,他將不會成為傑出的科學家。筆者對此話深感認同。
綜觀半個多世紀來,大多華人科學家如李振道、李遠哲、錢永健,以及高錕等多人亦曾獲得此殊榮,可惜若要分析他們的獲獎原因,不得不承認與中國本土,包括香港,並無太大的關聯。其實,香港的科研領城早已具有世界一流的水準,加上擁有較長的高等教育歷史,而且吸納了不少的優秀人才,可是為甚麼香港至今仍未能出產一個「本土製造」的獲獎科學家呢?這大底跟香港是重現實的社會有關。
讓我們先談談香港的教育制度。有指,本港學生在國際上的成績,經常有亮麗表現。因此,曾有人說考生在本港高考獲甲等,成績較在英國取得甲等更高,因為本港的高考卷較外國的更「有深度」。若真如此的話,為甚麼香港至今仍未能出一位「香港製造」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反之外國的科學家卻在多個受注目的獎項取得殊榮?歸根究底,是因為香港提倡學生在考試中獲取高分的「填鴨式教育」,導致本港學生讀書採取「死背」的態度,用功的背書、背公開考試答案,以換來高分、高等教育,甚至大學學位。因此,當遇上考試以外的難題,考生就不會回答,亦不會願意花時間去主動尋找答案。反觀外國,學生被鼓勵去思考問題、主動尋找相關答案,培養他們對學科產生興趣,使學生即使完成大學亦希望探索更多的知識。由此把香港學生與外國學生分個高下,也難怪香港至今仍未能出到一位「香港製造」在科研上有影響力的科學家。
再者,香港是個現實的商業社會,人們對科研的「重視」只在其帶來即時的金錢回報。因此,科研的項目往往都是以「需時短,回報快」為目標,一些需要長時間及金錢去研究的項目,就往往就被忽略,使很多更高的科學探索未能在香港有所成績。此外,一件很遺憾的事是有不少的優秀學者也可能曾有如高錕教授般遠大的夢想,但因為在香港的商業氣氛薰陶下,他們也「現實地」放棄夢想。就如近年盛起的「補習名師」,有不少都在學科上獲取佳績,卻都為了金錢而放棄研究,投入補習界。此外,從高錕教授身上,我們不難看到他不求回報以及鍥而不捨的研究精神。但,反觀不少「香港出品」的教授只帶著功利心態研究一些短視的科研項目。這些現象,實在令人心痛不已。
雖然高教授現已患上「老人癡呆」,未能繼續推動科研發展,但筆者希望港人能從他身上及獲獎一事,有所啟示及反思。在科研上,不但要一改過往的目光短視、只重回報的心態,投放更多的資源在長遠的科研探索,還需要從教育起步以免攻利心態對社會未來的主人翁帶來壞的影響。此外,教育的制度亦須作出大大的改革,以刺激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為目標,使香港的科研邁向一個理想的方向發展。這樣的話,要培養一位「真正」的「香港高錕」,想必不難。
綜觀半個多世紀來,大多華人科學家如李振道、李遠哲、錢永健,以及高錕等多人亦曾獲得此殊榮,可惜若要分析他們的獲獎原因,不得不承認與中國本土,包括香港,並無太大的關聯。其實,香港的科研領城早已具有世界一流的水準,加上擁有較長的高等教育歷史,而且吸納了不少的優秀人才,可是為甚麼香港至今仍未能出產一個「本土製造」的獲獎科學家呢?這大底跟香港是重現實的社會有關。
讓我們先談談香港的教育制度。有指,本港學生在國際上的成績,經常有亮麗表現。因此,曾有人說考生在本港高考獲甲等,成績較在英國取得甲等更高,因為本港的高考卷較外國的更「有深度」。若真如此的話,為甚麼香港至今仍未能出一位「香港製造」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反之外國的科學家卻在多個受注目的獎項取得殊榮?歸根究底,是因為香港提倡學生在考試中獲取高分的「填鴨式教育」,導致本港學生讀書採取「死背」的態度,用功的背書、背公開考試答案,以換來高分、高等教育,甚至大學學位。因此,當遇上考試以外的難題,考生就不會回答,亦不會願意花時間去主動尋找答案。反觀外國,學生被鼓勵去思考問題、主動尋找相關答案,培養他們對學科產生興趣,使學生即使完成大學亦希望探索更多的知識。由此把香港學生與外國學生分個高下,也難怪香港至今仍未能出到一位「香港製造」在科研上有影響力的科學家。
再者,香港是個現實的商業社會,人們對科研的「重視」只在其帶來即時的金錢回報。因此,科研的項目往往都是以「需時短,回報快」為目標,一些需要長時間及金錢去研究的項目,就往往就被忽略,使很多更高的科學探索未能在香港有所成績。此外,一件很遺憾的事是有不少的優秀學者也可能曾有如高錕教授般遠大的夢想,但因為在香港的商業氣氛薰陶下,他們也「現實地」放棄夢想。就如近年盛起的「補習名師」,有不少都在學科上獲取佳績,卻都為了金錢而放棄研究,投入補習界。此外,從高錕教授身上,我們不難看到他不求回報以及鍥而不捨的研究精神。但,反觀不少「香港出品」的教授只帶著功利心態研究一些短視的科研項目。這些現象,實在令人心痛不已。
雖然高教授現已患上「老人癡呆」,未能繼續推動科研發展,但筆者希望港人能從他身上及獲獎一事,有所啟示及反思。在科研上,不但要一改過往的目光短視、只重回報的心態,投放更多的資源在長遠的科研探索,還需要從教育起步以免攻利心態對社會未來的主人翁帶來壞的影響。此外,教育的制度亦須作出大大的改革,以刺激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為目標,使香港的科研邁向一個理想的方向發展。這樣的話,要培養一位「真正」的「香港高錕」,想必不難。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中秋節有感
中秋,是除了農曆新年外,最受人所重視的節目。
在古時,中秋節是人月兩團圓的好日子。每逢中秋,一家人都會開開心心地共進晚餐,然後會帶備月餅和水果出外賞月。時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中國家庭保留著這種良好的習俗,在外地的人亦會趕回祖家,享受這團圓的節日。我家亦不例外,一如往年,農曆八月十五,一家人又聚集一起回祖母家吃一頓「團圓」飯,經常外地公幹的舅父、工作繁忙的姨媽、住在遠方的舅公舅婆一家,難能地相聚一起,說說笑笑,談談近況,好不溫馨。但,或許因為忙碌的生活,因此飯後大家只想安坐家中談天,不會外出賞月。所以,於今天,願意外出賞月的人,愈來愈少。每每看著家樓下公園坐著那些仍會外出賞月的家庭,心中有無限的羨慕。
中秋,是孩子喜愛的節日,每逢中秋,都能買一個新的花燈,走在街上,享受歡樂的節日。傳統的花燈造型,多與中秋故事的人物有關,例如白兔、嫦娥,它除了形象生動外,更可令人聯想起「玉兔搗葯」、「嫦娥奔月」 等中國神話的內容。但今天,花燈的做型多是卡通人物,導致孩子只知中秋有花燈可玩,對中秋的神話、來源,毫無認知,實在使人感到惋惜。最可惜的是,父母也不會刻意去告訴孩子這些古人對中秋充滿幻想的神話。而我,卻喜歡傳統的花燈,手製生動的兔子做型,用竹來作骨幹,充滿著傳統的氣息,訴說著那美麗的神話。
隨著時代的轉變,月餅也轉變了不少。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市面上推出了一些較健康及新穎的冰皮月餅,傳統的連蓉已經漸漸少了人吃。與此同時,沒有人會去探究為何中秋要吃月餅。說到元末月餅起義的故事,這一輩的人有多少個知道呢?古時,月餅是起義工具,是團圓祝福。但今天,月餅,不過是一款中秋的食品吧了。
中秋,雖然依舊團圓,但非常可惜地,傳統的集俗在這個世代,卻沒了靈魂。
在古時,中秋節是人月兩團圓的好日子。每逢中秋,一家人都會開開心心地共進晚餐,然後會帶備月餅和水果出外賞月。時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中國家庭保留著這種良好的習俗,在外地的人亦會趕回祖家,享受這團圓的節日。我家亦不例外,一如往年,農曆八月十五,一家人又聚集一起回祖母家吃一頓「團圓」飯,經常外地公幹的舅父、工作繁忙的姨媽、住在遠方的舅公舅婆一家,難能地相聚一起,說說笑笑,談談近況,好不溫馨。但,或許因為忙碌的生活,因此飯後大家只想安坐家中談天,不會外出賞月。所以,於今天,願意外出賞月的人,愈來愈少。每每看著家樓下公園坐著那些仍會外出賞月的家庭,心中有無限的羨慕。
中秋,是孩子喜愛的節日,每逢中秋,都能買一個新的花燈,走在街上,享受歡樂的節日。傳統的花燈造型,多與中秋故事的人物有關,例如白兔、嫦娥,它除了形象生動外,更可令人聯想起「玉兔搗葯」、「嫦娥奔月」 等中國神話的內容。但今天,花燈的做型多是卡通人物,導致孩子只知中秋有花燈可玩,對中秋的神話、來源,毫無認知,實在使人感到惋惜。最可惜的是,父母也不會刻意去告訴孩子這些古人對中秋充滿幻想的神話。而我,卻喜歡傳統的花燈,手製生動的兔子做型,用竹來作骨幹,充滿著傳統的氣息,訴說著那美麗的神話。
隨著時代的轉變,月餅也轉變了不少。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市面上推出了一些較健康及新穎的冰皮月餅,傳統的連蓉已經漸漸少了人吃。與此同時,沒有人會去探究為何中秋要吃月餅。說到元末月餅起義的故事,這一輩的人有多少個知道呢?古時,月餅是起義工具,是團圓祝福。但今天,月餅,不過是一款中秋的食品吧了。
中秋,雖然依舊團圓,但非常可惜地,傳統的集俗在這個世代,卻沒了靈魂。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