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你對下列處境的意見:
1)在殯儀館談笑風生。
2)婚禮最重要是交「人情」, 然後就座大吃一頓。
對於有人在殯儀館談笑風生,筆者對此行為極之反感。但他們這些行為亦值得我們從中作出反思,到底中國傳統的價值觀是否有被歪曲呢?
先讓我們談談那些在殯儀館談笑風生的人,他們完全不懂得尊重死者,不懂禮之所在。中國人向來重情,因此才有莊嚴神聖的喪禮習俗及儀式,來哀悼及懷念自己至親及認識的人,為逝者致最後的敬意。筆者相信能出席喪禮的人,不論親疏,應該都對死者有所認識。而中國人向來提倡「仁德」,看見認識的面孔被死神帶走,心即使不感悲傷,亦應有憐憫和惋惜之情。因此,既然是一個自己認識的人逝去,為甚麼仍有人能談天說笑?筆者對此,感到十分心寒,他們的「仁心」,跑到那裡去了?試想想睡在棺木的是自己,若知道那些生前熟悉的臉孔在自己的喪禮上嬉笑,那會是甚麼滋味?筆者認為,這些人若然真的不覺得逝者的離去跟他們有關聯的話,就不必出席喪禮,人到了,情卻不在,又有何意義呢?這反而破壞了死者的喪禮,影響到那些真心來悼念的人。
他們這些行為除了對死者不敬外,亦是對其家人極其不敬及殘忍。當逝者家人在莫大的悲痛中,看到有人竟仍能談笑風生,尤如雪上加霜,試問他們又怎會不生氣呢?事件若演變下去,雖不至於成為世仇,亦都會繼續來往。因此這些不敬無情的行為,而失去一段人際關系,豈不是很愚蠢嗎?
但,很可惜,現今香港,到喪禮而談天說笑的,大有人在。你或許會問,既不是悼念逝者,這些人為甚麼到殯儀館去?這個問題,就涉及中國禮儀「形式化」了。「禮」的儀式本來是一種道德手段,好使人向高尚的品德進發。然而,這些儀式傳至今天,卻成了「面子」的問題。中國人往往因不想掉了面子而強迫自己堅守「禮的規範」,縱使心中萬般不情願,卻還是勉強跟著傳統道德走。因此,做成了有人為免被說「無禮」而出席喪禮,卻又不是真心悼念死者。最後導致一切的「儀式」,只有形式,沒了靈魂。「禮」的靈魂所在,就是發自內心的行為。人若從心而到殯儀去,即人對死者有情,這才是禮之真正表現。
此外,有人認為婚禮最重要的是付了「人情」,然後在席上大吃大喝,筆者對此極之反感。
成婚,乃人生一大事也。不論誰亦希望在人生重要的場合,有各方親友真心的祝賀,為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正如白事,能出席的也是新人認識的人,對逝者,我們要存專敬,對新人,我們也必定要有專重,這也是根本「禮」之所在。我們出度婚宴,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祝賀一對踏入人生另一階段的新人,是出於內心的慶賀,是「人情」之所在。人若付了「禮金」而只自顧的大吃大喝,原本用作祝賀的婚宴,卻只剩一台台的人各自吃飯,又有何意義呢?
可惜,今天的香港,甚至是中國,是個現實的商業社會。結婚花費耗大,要「幫補幫補」,就有規定的禮金的出現,亦即俗稱的「人情」。因此,收到請諫者,不論出席與否亦須付上「人情」。現實的商業頭腦告訴人們,出度比不出度更「化算」。出席者為了不「白送」自己的金錢,就在席上大吃一頓。因此,就做成了,婚宴上,各人自成一各,埋頭吃飯的情況。而父母亦會將這個「不執輸」想法告訴自己的孩子,導致新一代已經不知婚禮、飲宴的真正目的,取而代之的是「吃吃吃」的想法。
對於不論紅事白事,一切都過於「形式化」,冷冰冰的,沒有「人情」可言。人之可貴,在於「情」。因此,筆者認為,此歪風不能長!香港人,醒醒!中國人,醒醒!我們為甚麼要有這些儀式,它的靈魂何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