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時,有人習武為了挑戰別人,成就自己;有人習武為了保家圍國;有人則為了強身健體,當中亦有不少人習武為修養心性。而中國武術最重視的其實就是「武德」。葉問,無疑是武術精湛,然而沒有「武德」,他亦只不過是一介武夫,不會受人尊重。
葉問武術精湛,以致各家各派都想打敗他,藉此以揚名。但,對於一些要求切磋的人,葉問都會選擇閉門切磋,即使他武功高強,仍留有餘地,點到即止,以致不傷人太深。而勝利後亦不會加以嘲弄及宣揚,以維護對方的尊嚴及面子,可見其為人胸襟廣闊。即使有挑戰者,葉問亦只會存在著切磋心態,並沒有爭勝,以致要置人於死地的心態,有別於金山找這些一心以武術展示自己是強者的人。金山找因要展示實力,因此出手兇狠,不留餘地,嚴重傷害他人身體。
當有人為了白米而走上擂台跟日本人對戰,葉問卻因為不忍見中國人被欺負而走上擂台,擊敗十個日本武者後,並沒有取走白米,反而取走同伴用鮮血換來的白米,帶回去給死者家人。他不是沒有取白米的能力,只是他,寧願要用雙手挖媒炭換來蕃薯亦不願意去用武力取日本人的白米。由此可見,其「骨氣」,沒有利用自己的武功而做違背良心的事,此為之武德。相反,同樣處於亂世,同為中國人,金山找卻利用自己的「武功」去欺負其他弱小的中國百姓,使武力變成暴力,其武德實在有欠。
有人說:「中國武術不殺人,卻要『以德服人』」,葉問正正能做到這一點。即使與日本主將切磋武藝,他亦不至於要把他打死,以洩民族之恨。雖然,葉問終歸未能導金山找向善,然而他在擂台上的表現,卻令被視為賣國賊的李釗回頭,對抗日本軍。可見,其德行對他人之影響。
筆者對葉問之武德亦十分敬佩,習武之人,若人人能修心養性,就不會有太多事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