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文化題目-科學與道德

文化題:道德規範會阻礙科學發展;科學發展又不能沒有道德規範。面對這兩難,科技應如何發展?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的生活質素得以大大提升。但與此同時,急速的科技發展卻惹來不少道德問題的爭議,到底科學與道德該如何定位?筆者認為科技發展的最大原則就是要為人類帶來裨益,因此科技須在合情合理的道德規範下發展。但到底何為合情合理的道德規範呢?筆者認為要發展科學,或多或少都會有所犧牲,只要那犧牲不為人類與生態環境帶來禍害,反之能發展出對人有長遠益處的科技,那麼就合符合情合理的道德規範。

有人認為人類為了發展醫療技術而以白老鼠作實驗品,實在有違人道,而筆者就認為是否合乎道德則要就情況而定。有云「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假若以白老鼠試藥,犧牲少數白老鼠的性命而換來醫治疾病的妙方,使不少人能不再受疾病煎熬,他們的犧牲亦不無白費,這樣仍算合情合理。但,假若學生在上生物科時,為了了解生物的結構,從而剖殺牠們,這樣實在不合人道。以現時的科技及知識,學生可以透過不同的途徑,如相片、模型、動畫等,來學習生物的結構,犯不著犧牲牠們的性命。白老鼠畢竟是有感官知覺的生命體,要其白白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實在於理不合。

筆者認為無論是任何技術亦可以有道德的規範下有其應有的發展。以複制技術為例,該項技術是近年備受爭議的道德議題,筆者反對複製完整生物個體的技術,不單單因為這項技術違反自然定律。更重要的是,「複製品」亦不是沒有感官知覺的物件,他們有如正常生物,是有情感及知覺,因此即使被製造了出來,亦必需受到應有的待遇,正如我們不會取勉強使用活人來做實驗或以活人的器官來救治患病者。若犧牲他們以作為實驗或取其器官來救他們的「主身」之用途,實在有違道德。此外,複製人會使正常家庭的倫理關係受到破壞,而複製人又應該以甚麼身份存活在世上呢?要他們活在「主身」的陰影下,有可能因身份認知有問題從而出現心理偏差,惹來更多社會的問題。雖然,複製完整生物技術有違道德,但這樣不等於複製技術不可行,科學家仍然能鑽研複製個別細胞技術,以供病患者替換患病的細胞或器官,這樣就能合乎道德標準。

隨著社會變得商業化,不少商家與科學家為了利益而埋沒良知。他們只重視「需時短,回報快」的科研項目,把科技視作賺錢的工具而忘記了科技存在的本義——為人類謀福趾。比方說,近年盛行的減肥藥是不少商家投放金錢的科研項目。其實,減肥藥本身成效不大而且會引起副作用,更有人因服食不當而致命。但有鑑於不少現代人對不勞而能減肥趨之若鶩,商人及科學家看準時機而作研究及推出不同種類的相關商品,只求高回報,並沒有顧慮該商品帶來的禍害。此外,不少商家更妄顧第三世界國家的人的利益,把一些舊了無用而有毒的科學廢物運送到那裡,以圖逃過本土處理的稅收。更有消息指出,有些不法藥廠以送藥為名,要第三世界國家的人當「白老鼠」作試新藥物的用途,此等行為,完全是埋沒良心,令人髮指。

而發展科學發展之迅速,使立法上規範難以追上步伐。如互聯網的發展,導致不少的網絡罪行,如非法下載等,而在立法與執行刑罰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曾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John Polanyi,於1999年發表一篇文章叫作《科學家的責任》(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Scientist) ,他指出科學家應有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及把科學真理放在個人利益之上,筆者對此十分認同。即使立法難以追上科學發展,但只要科學家及現代人有良好的道德價值觀,科學與道德之間的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總括而言,要使科技能有妥善的發展,在開發新的技術以前,我們必需深思該項技術否有一定需要,並在合乎情理的道德規範下作出應有的發展,而提高現代人的道德價值觀不單是最重要的一環,更是妥善發展科學的唯一出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