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

時事評論—高鐵事件

惹來社會各界極大迴響高鐵,在政府及大部份的立法會議員的大力支持下,終獲通過669億元巨額撥款。然而,事件並沒有因此而被忘記,社會各界對今次事件,仍然十分關注。對於興建高鐵一事,在未有深入的了解以前,我是贊同的。但,當看過新聞報導,以及相關的資訊後,認真了解「高鐵計劃」後,我轉投了反對票,原因是發現了政府的「不義」。

讓我們先從「經濟效益」,了解政府的「不義」之舉。高鐵整個項目,耗資669億元公帑,是香港回歸以來最大的一筆過支出。而要興建這條天價高鐵,特區政府卻從未就其規劃認真諮詢市民意見,項目亦急急推出,未有完善的規劃,使該項目被受爭議。政府若要說服市民支持興建高鐵,必須要提出多些客觀的數據,將高鐵的優勢告之市民。例如,高鐵動工能帶來多少的就業職位?高鐵用如此「天價」去建造,錢都用在那裡去了?但,政府卻無法給予承諾到底可以為建築工人製造多少就業機會,又無法清楚列明撥款如何運用,使人不禁懷疑政府有「黑箱作業」之嫌。而且,官員只懂一直說:「不建,就無發展,不建,就要被邊緣化」。卻又未能清楚道出,建了,能有怎樣的發展!當外地商家紛紛轉移到上海這個冒起的金融中心,當大陸同胞快將失去來港旅遊的興趣,如此秏費巨大的高鐵,是否能如預期中帶來巨大收益?結果會否如「香港迪士尼樂園」一樣,最後帶動不了旅遊業,還不斷虧損,遲遲未能達致「收支平衡」?若是,這豈不是得不嘗失嗎?

而從中國文化中不能缺少的元素「情」的方向去想,我們更能了解特區政府是何其「不義」。當一個人在一個地方「落地生根」,自然會對該地方產生出感情,菜園村對當地的居民來說,那裡不單單只是給他們住所的「屋」,而是他們的「家」。沒錯,「屋」是死的,可是「家」是活生生的,一個「家」有著的是聯系家人感情的地方,包含著對親人的情意。正如菜園村中的一位老先生,他所居住的屋,是他母親留下給他的家,那裡充滿了過去美好的回憶,聯係著他跟已離世的母親,居住久了,他亦對那裡有深厚的感情。因此,毀了他們的「屋」,也就是毀了他們的「家」,毀了他們的回憶。

此外,當政府還有別選址給予選擇的時候,卻沒有向市民提出諮詢,甚至連受影響的菜園村居民在事前亦從沒被諮詢。當事件暴光後,引起社會上多少反對聲音,反對這個不完善、沒有考慮市民利益的計劃。但,政府完全漠視了市民的聲音,沒有為市民作出著想,心裡只盤算著討好地產界,努力推動高樓價高地價的「經濟發展模式」。從政者,不是應「以民為本」,從民生需要而出發嗎?

我深信,港人反對高鐵,不是反對這個城市的發展,我們反對的是那巨大的耗費、那低透明的規劃、那漠視人民需要的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