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文化問題(零七年,題三)

對於方小姐提出「以賢人之治之長,補民主政制之短」,筆者並不認同,因其主張只流於理想層面,並未能考慮現實的情況。

民主政制之短在於其過於著重「民治」,即由人民自己來管治的國家,理想來說這樣就能做到「以民帶本」之原則。然而,當社會允許人民發聲,各種不同的意見將隨之而來,作為人民的代表,統治者是否只要聽從大多數的意見行事就能做到「以民為本」?若細心想想,答案顯而是:「不」,我們必須明白,民意有時是欠缺理性的。在現今的社會中,知識份子只佔少數,而佔大多數的基層人民因只著重短期利益,容易被煽動,若社會跟著不理性的民意行事,最後只會危害到社會的發展以及人民的利益。正如,泰國前總統他信,他透過給予農民小惠,成功攏絡佔社會大部分的農民,是為「民意所在,民心所向」。但,他實際上借用權力在暗地裡貪污,情況極為嚴重,對國家整體的發展有負面的影響。可見,民意所在亦不代表能有利於國家、人民。

若然如方小姐所言,引入賢人來治國,無可否認,若統治者為賢人,對於不同的民意就能有理性的分析,不去理會不理性的民意,這並不代表了他不以民為本,反而賢者有能力去做到一切以人民利益為依歸,除去社會上對不同政制的分歧,使社會得到穩定和平地發展,能做到補民主政制之短之效。

縱觀上述所言,在民主政制下引入賢人之治確不失為一個可行的辦法,何解筆者還會不認同方小姐之主張?

首先,在民主政制下,引入賢人來治國,實在是一件難事,難在賢者難求。若如中國政府般,當權者培養接班人,會否就培養出賢者?先看看現今的中央領導層,雖然中國掘起了,政府卻只懂努力掩飾中國不足之處,對愛國的維權人事處處逼害,並沒有顧慮國家真正需要的改革,作風仍舊封建保守。國家即使在外看來富強,但內裡卻千蒼百孔,大至貧富懸殊、貪污腐敗,少至社會罪案實際仍未能好好解決,基層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培養出的是否賢者?答案顯而易見。然而,如香港般,由知識分子組成的選舉團,難道能選出賢者?不管是前特首董健華還是現任特首曾蔭權,他們也不見得能有效的治好香港。

那麼,被認為最民主的造法,以「一人一票」選出的代表,是否就能選出賢人?讓我們以美國總統奧巴馬為例,他在參加總統選舉時,民望不俗,原因在其「擅於演講」,把一切的政策都「包裝」得很好,得到不少民眾的支持。但,在他上任以後,選舉的誠諾卻遲遲未能兌現,讓民望大跌。此外,台灣前總統陳水扁,在第二次選舉,民心有失之時,利用民眾的同情心,以「槍擊事件」,讓自己得以從一人一票中選出。最後,他捲入貪污事件,落得身敗名裂。由此可見,現今不少民主選舉均「講包裝、用手段」來吸取選民的支持,難以選出真正的賢人。當然,民主選舉從來沒有保證會選出優秀的領導,同樣專制政權亦不保證會出現優秀領導一樣,但民主選舉的優點在其對統治者的制衡作用。但,這樣的話,人民到底還要多少選舉,才能選到一位真正的賢者?既然各個選舉制度亦難以選出一位出色的統治者,那麼我們能以甚麼方式才能選出賢人?因此,賢者確是難求。

再者的是,賢人的準則是甚麼?中國傳統提倡的「賢人之治」,賢人必須兼備治國能力與品格,有責任作人民好的模範,以教化人民,造到社會和諧。然而,在現實中確難以找到此等人才。治國能力高如前美國總統克林頓,其個人品德卻略欠,捲入性醜聞事件中。然而,忠厚如台灣總統馬英九,其治國能力又欠奉。那麼人民應該重視的是其治國能力還是個人品德?須知道人無完美,要尋找一個既有治國能力、個人品格高尚的,實在困難。

更甚的是,即使有賢者出現,在民主的政體之下,人民認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沒有選票的支持,賢人亦不能當政。這正正就是民主體制的最大缺點,正如上文提及,現行的民主選舉制度,民眾看到的只是參選者的包裝及手段,未能了解到其真正的能力。因此,即使有賢人參選,其包裝及政治手段略欠,仍難以獲得民眾的支持。

為此,筆者認為,在現實的層面中,要在民主制度加入賢人治國,尚有太多的衍生的問題未能解決,難以達到方小姐之理想主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